海绵城市
概念炒的十分火热,带你了解“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顾名思义,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城市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海绵城市六字建设内涵为;"渗"、"滞"、"蓄"、"净"、"用"、"排"

1."渗":源头减少径流,净化初雨污染

    指雨水通过下渗到城市地下而储存起来,即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传统城市路面硬化,不透水材料铺装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而"渗"这一建设环节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硬化不透水路面汇集到市政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具体设施为:雨水花园、透水铺装。

2."滞":延缓雨水径流峰值出现的时间

    指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延缓雨水流速,不让雨水很快流走,从而达到削减雨水径流,避免短时强降雨形成涝灾的目的。具体设施为:植草沟、生态滞留池、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

3."蓄":降低径流峰值流量,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城市内涝。"蓄"是指把降雨蓄积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的目的。主要通过保护、恢复和改造城市建成区内河湖水域、湿地并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采取多种措施蓄水,减少路面大面积积水。具体设施为:人工湖和蓄水池。

4."净":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指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对蓄积的水进行净化。雨水净化系统根据区域环境不同从而设置不同的净化体系,根据城市现状可将区域环境大体分为三类: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现阶段较为熟悉的净化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具体设施为碎石消能带、人工湿地等。

5."用":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雨水利用率

    "海绵城市"六字建设方针中,通过"渗"涵养雨水,通过"蓄"把雨水留在原地,通过"净"来净化雨水,最后通过把水"用"在原地。利用雨水的方式主要有:绿化浇灌、蓄水冲厕、道路冲洗、洗车、冷却用水、景观用水等。

6."排":减少内涝,提升城市应变能力

    指将多余的雨水通过城市排水系统排出城市。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有些城市因为降雨过多导致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

    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同,主要差异如下:

    第一,建设理念不同。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是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而"海绵城市"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滞纳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

    第二,建设效果不同。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雨水大量排走,遇到暴雨,较短时间内大量雨水径流及其携带的污染物被输送到管渠末端,导致下游区域内涝风险加大。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海绵城市"解决传统城市雨水处理模式所导致的水资源流失、排水系统瞬时压力大、内涝频繁,旱涝急转等问题,在"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方针下,实现科学高效的城市雨洪管理。

    第三,建设出发点不同。传统城市建设注重的是如何快速解决雨洪带来的城市压力,日积月累,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影响自然环境并造成严重的生态压力,而"海绵城市"建设本着绿色安全、保护生态的出发点,解决城市雨洪压力,致力于将绿色生态原则融入新一代城市发展理念,营造城市发展和自然生态共生共存的和谐相处模式。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   电话:+86-010-82694409     13810032588    E-mail:for365@163.com    邮编:100107
Copyright © 2013     北京吉祥弘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361   京ICP备17006390号